编者按:
清明时节,大江南北,追思之情尤甚。
缅怀先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其宝贵的品质与精神,更加激励后人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想,这也许就是追思的意义。
在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北大生科人大家庭中,无数学者大师如夜空银河般璀璨,著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家沈同先生就是他们中的一位。他学识渊博,人品高尚,在世时为北京大学的生物化学学科建设倾尽毕生。继而,在其离开我们的日子里,由北大生科校友自发捐赠的“北京大学沈同基金”更是传承先生的这份热爱,在奖学、奖教、助困等多方面,继续给予更多人以关爱。
2021年,恰逢沈同先生诞辰110周年。在此节选斯文若干,以为纪念。
学习沈同教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
胡美浩
沈同先生(照片居中站立者)1984年
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化教研室同事合影
(前排蹲坐左一为胡美浩)
沈同教授离开我们许久了,但他那慈祥的面孔,往昔来实验室时的身影以及对同学谆谆教导的情景却还历历在目。
沈先生几十年来致力于祖国的生物化学科学研究及教育事业,为我国生物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那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1981年我开始协助沈先生指导硕士研究生,以后进一步协助指导博士生。沈先生爱护同学,严格要求他们,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开创性的科学家。他教育同学的方式从来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他虽然年事很高,还坚持亲自给研究生开“高级生物化学”课,用他渊博的学识启发同学立志做个有开拓精神的科学家。他在讲稿中写到:“本课程要求同学们学习生物化学历史新发现,学习这些新发现是怎样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性的开拓新领域。希望同学们学习伟大科学家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为造福社会,为祖国现代化而学习和工作。”
平时沈先生也是这样教育我和学生们。他直到80岁高龄还坚持每天上下午来实验室。他总希望看到我们的年轻人都在实验室勤奋工作。他对我们说:“燃素说的彻底被推翻,并建立了化学的新命名法,和奠定生物氧化的基础,靠的是Lavo Lsier的定量科学试验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伟大的科学成就都来自科学的实验数据。”
沈同先生于1990年在生物学史讲座会上讲
‘Revolution in Science’
每当我们在实验中碰到困难而埋怨没有好的仪器设备时,他总给我们介绍英国生物化学奠基人 Hopkins的事迹。Hopkins在地下室的困难条件下完成了“食物辅助因子——维生素”的科学论文。他还向我们介绍美国生物化学家 Sumner如何克服“权威”们的否定和断臂的缺陷,首先发现了酶是蛋白质的。他也常和我们谈起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如何在西南联大极困难的条件下坚持进行试验的情景。他还不时地用手指着脑部说:“这里更重要!”
沈先生建议我们科研小组要经常定期召开小组学术讨论会。他说:“学术讨论会在推进科学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法国生物化学家 Monod就是在学术讨论会中首先提出mRNA这一概念的。”他非常重视组内讨论会,只要他有空,必然准时参加讨论,有时还亲自做文献报告,给我们做出榜样。
沈先生去世前一直在收集生物化学进化论方面的资料,编写讲义。他孜孜不倦,直到病倒前,还曾对我说,他还要继续收集发育进化方面的资料,阐述生物化学进化规律。沈先生在讲课时曾引述 Scheele追求科学真理的话说:“这种尊贵的学问乃是我一生的目的”。沈先生多年来一直以这句话勉励着自己,并鼓舞我们。
相关阅读
请单击二维码长按扫描阅读
【校友·先贤】纪念沈同先生诞辰110周年
——沈同先生生平
【校友·先贤】纪念沈同先生诞辰110周年
——沈同:《追求》
北大生科校友会
微信:bdskxyh
努力构建全球万余名北大生科人的精神家园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