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我想...
【校友·人物】封城纪念:细数我在武汉的日子
2020-04-08


2020年4月8日,江城武汉,这座首倡辛亥革命、浴血抗日烽火的英雄城市,在又一次血泪洗礼中重获新生!从1月23日到4月7日,76天封城的日日夜夜,曾经喧嚣热闹的“九省通衢”以巨大的牺牲和付出,无可非议成为了抗击病魔的主战场。武汉安,则中国安!平日空无一人的街道与每晚“武汉加油”的群体呐喊,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段特殊记忆。

 我们牵挂武汉,北大生科校友会更牵挂着在江城生活的近70名北大生科人。曾经病魔肆虐,所幸山河无恙。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节选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北大生科校友的封城日记,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告慰过往,开启明天!

日记作者



北大生科1999本校友 张珞颖

我的封城日记(节选)

2020

01.23



封城,回到武汉

如果要评选这辈子到目前为止最难忘的一天,那今天应该能排到前列。年前和老公一起的假期旅行结束后,一大早在上海浦东机场附近的宾馆醒来,发现半夜里武汉发布了封城的消息,紧接着就收到了原定航班取消的通知。天啊,第一反应是找个落脚的去处,期间非常感谢朋友们的offer。可是一想到这样家里的两位老人就要独自在武汉过年,还要面临着病毒的威胁,万一病了没人照顾会很麻烦。再想想实验室的学生们都回去了,如果封城时间久了,学生不能及时回来,实验室的动物也将无人照顾(这恐怕是生科人在大灾大难面前一份独有的牵挂)。期间,不少朋友劝我别回武汉或者再观望两天,只有我爸说,要回就当机立断,后面要回恐怕短期也回不去了。最后决定,还是听老爸的。

 做了回去的决定以后就定心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回去的问题。老公发现高铁竟然还有票(只进不出),于是毅然订了今天下午的票。上车后发现人还不少,踏实了许多。但当列车开过安徽合肥站,也就是进入湖北前的最后一站时,车厢突然下空了。剩下肉眼可见的人除了我和老公,就只有寥寥几个人了。这个时候还去武汉的,大概都是有不得不去的理由。交谈中,其中有人是一家子报名要从上海出境旅游的,结果被通知取消了行程,就这样回武汉,他们说“家里过年的菜都没买,不知道回去吃什么呢”。

下午六点,到达了从来不曾空荡的武汉站。有人说,这叫逆行;而对于我,只是回家。


from clipboard


学生们短期内是不可能回来了,留下了一屋子几百万只嗷嗷待哺的果蝇。怎么办呢?只有身为导师的我自己顶上咯。虽然养过很多年的果蝇,却没怎么做过果蝇食物。在科研助理的线上遥控下重新学习了如何做“食物”,然后忙于接受着学生各式各样的饲养指令。很庆幸,实验室的博士后还留在武汉,她主动承担了300多笼小鼠的饲养任务,每周来加水、加食物、换垫料。我从心底里感激她,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干着又脏又累的工作。这个时候还肯主动来干活的,支撑的动力无他,唯责任心尔。



2020

02.07

思考生的意义

 今天迎来了封城以来的至暗时刻。晚上得知,之前系里一位每周一起开Journal Club的老师因新冠肺炎感染去世了。震惊、悲哀、恐惧中,和一位朋友聊起了生命的意义,大概就是尽量没有遗憾地过好每一天,这样如果不幸离世也不会觉得太亏。正是因为有的人永远地留在了今天,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去过好明天。突然想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着生活”。



2020

03.12

大反转

一位在瑞典的高中同学于一月下旬组织斯德哥尔摩的一些华人买了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寄给在武汉同济医院工作的另一位高中同学。费了好大劲,几经辗转,同济的同学今天终于收到了。然而,在全中国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疫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海外的疫情却在愈演愈烈。我们在琢磨要不要再给他寄回去呢?虽然天各一方,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020

03.19

天亮了

 今天武汉新增病例清零!感觉天要亮了!付出了那么多生命的代价,终于等来了玉兰花开,山川无恙。

2020

04.07

解封前夜 淡定中珍惜当下

再过几个小时,武汉就要解封了。虽然小区仍然会实行严格的管理。真心希望生活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渐渐回复正常。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我觉得“那些曾经以为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原来是如此的美好,诸君请珍惜当下,用心过好每一天”。

2020年4月8日零时,武汉正式重启。这重启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民族血泪洗礼之后的新生活!真诚祝福每一名北大生科人,更祝福武汉,祝福我们伟大的国家。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今日零时发生在武汉的无数个瞬间。如遇“前往好看视频”弹窗,请点击”取消“,即可浏览视频。



上一篇:【校友·力量】 北大生科海外校友防疫咨询视频连线活...
下一篇:【校友·力量】天涯比邻:援鄂校友医师助力海外生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