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晚,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届毕业典礼在金光生命科学大楼举行,并以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了在线直播。学院2006本校友、生科援鄂抗疫校友医师之一、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的肖盟作为校友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致辞,以下为演讲全文。
图为肖盟校友在北京协和医院新冠分子实验室外
连线寄语学院2020届毕业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师弟师妹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06级的本科校友肖盟,现在是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的一名助理研究员。很遗憾,疫情让我们不能相聚于未名湖畔、博雅塔旁,但能与大家相聚在这样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上,我深感荣幸。
在亲爱的毕业生们即将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之际,我就与大家稍稍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很多人都会好奇,一位北大生科的学子是如何走进医院的大门的。其实我在求学之初也有过自己的困惑,曾经苦恼于找寻不到学习目标与动力的我,偶然接触到了医学检验领域,逐渐发现自己所学的生命科学知识,真的可以协助临床医生,挽救患者生命。那种学以致用的感觉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动力。同时,每一门专业课与选修课中大师们的谆谆教诲也给我诸多启示,并且受用至今。随后我有幸在毕业时考取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并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此后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真正成为了一名奋斗在临床一线的科研工作者。这一晃,竟已是度过了整整10个年头。
而就在几年前,我似乎再次陷入了一种“如何学以致用”的迷惘。虽然在科研岗位上也成功发表了一些文章、申请了几项课题,但取得的所谓“科研成果”即使表面上光鲜亮丽,却与自己单位的患者所需、临床所急差之甚远。直到今年2月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有幸加入了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收治患者病情最为危重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感染重症加强病房开展工作。与我并肩作战的180余名同事,带给了我无数的感动与激励,正是他们,为我树立了自己职业发展的光辉榜样。后来我通过学院校友会的报道,更是了解到仅在武汉一线,当时就有整整20名北大生科校友奋战于此,很荣幸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北大生科援鄂校友医师组照
刚到武汉时,面对未知的病毒,所有人心中都充满焦虑,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甚至每一次呼吸都担心会被病毒感染;而且由于条件极为有限,最初我们接诊的患者中超过一半未得到核酸检测确诊。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其他三名仅有的实验室队员“因陋就简”,在病房污染区中紧急搭建起火线实验室。用晾衣房做操作间,用病床当工作台。没有高大上的科研仪器与自动化设备,我们就借助最基础的安全柜、离心机,使用最“简朴”的PCR与免疫学方法,协助队员进行健康监测及工作环境检测、卸下她们的心理负担;同时逐例甄别病患,支撑临床救治。虽然,并不是我们每一份的检测结果都可以挽救回一位患者的生命;但至少,我们帮助一线医护,在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赛道上渐占上风。而工作条件的“返璞归真”,反使我又找回了当时投身北大生科、投身北京协和的初心与热情。所以,我们做科研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科学”的意义又是什么?也许我现在还只是窥其一角。但在医院的检验岗位上,这个答案就凝结在每一位患者鲜活的生命里,凝结在每一个患者背后家庭的殷切期盼中。
我现在的工作岗位,是北京协和医院新近投入使用的新冠分子实验室。就在我身后,这扇标注着“缓冲区”的门背后,穿着防护服的同事们每日会完成上万例的核酸检测。而且这里不止有我们医院的员工,还有与我们全国援鄂医疗队惜别不到三个月、由武汉赶来支援的20余位专业检验人员。这次疫情中,在武汉需要的时候,在首都需要的时候,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需要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白衣战士们义无反顾、逆行而上的身影。
在此,我鼓励生科学子未来投身于基础或临床医学领域,因为这里确实需要更多像大家一样、比我优秀百倍千倍的学弟学妹们。在此,我想起了咱们生科院86医预杜斌师兄援引的一句话,“这一切与英雄主义无关,唯一的法宝是正直”。的确,前往抗击疫情的前线战斗,本就是白衣人的义务与责任。那么作为一名北大生科学子,一名优秀的中华儿女,大家的理想又是什么?责任又是什么?经历这一场疫情,也见证了这一段大疫大爱的特殊历史之后,我更期待着每一位年轻的生科学子,都可以像我一样,珍视自己在燕园求学的那一份初心,往后的日子里,虽历经风雨,仍初心不改,让她始终指引着你我的人生航向。
最后,谨赠大家我中学时代最尊敬的老师——孙维刚先生,曾经为我们制定的班训:
“诚实、正派、正直;
树立远大理想,要为人民做贡献;
要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生活的更幸福。”
“生科不败,千秋万代。”希望北大生科的精神,能够在每一位同学身上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