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科学的基础科研邂逅临床医学的现实需求,又会擦出怎样的奇思妙想与智慧火花呢?
众所周知,在有着96年悠久发展史的北大生科所孕育的全球1.52万名生科人中,有将近25%活跃于医疗卫生领域。他们中,既有从民国时期直到2002年的众多协和医预校友,也有1995至1999北医临床七年制的校友们,更有在协和4+4、上交医学、华西乃至海外医学院等知名单位深造的校友群体。
面对如此庞大的校友从业群体,特别是在疫情时期,如何让生命科学与医学的校友们交相辉映,加速发展,成为了北大生科校友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前期大量的走访沟通与需求调研的基础上,2021年10月10日,一场期待已久的邂逅在燕园吕志和楼如期而至,这便是北大生科校友医研结合沙龙。作为首期嘉宾,来自国家癌症中心的李宁、唐玉校友团队与学院胡家志实验室、刘君实验室并北京协和医院、诺辉健康、普瑞基准等单位的校友们齐聚一堂,共话成果。学院党委书记兼校友会秘书长刘德英出席本次活动。整场活动由学院校友会副秘书长刘超主持。
开场后,现任国家癌症中心党政办主任的李宁校友(北大生科1997医预),首先作了题为《从临床到基础的肿瘤转化研究价值和意义——国家癌症中心临床研究资源简介》的主旨发言。他从协和医学系统入手,深情回顾了协和与北大生科并肩携手的岁月。紧接着,李宁校友为与会人员介绍了国家癌症中心的临床和科研资源,并结合全国范围内癌症的发生发展情况,重点解读了国家癌症中心在肿瘤免疫治疗、单抗研发、CD137/4-1BB激动剂、TIGIT和LGA3的抑制剂等领域所取得的诸多科研成果案例。最后,李宁校友还和大家共同交流了一些对于未来临床研究的思考。
在胡家志实验室发言环节,胡家志老师结合个人科研经历对李宁校友的发言进行了积极回应,并对实验室在免疫基因组学研究及相关应用中所关注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简要介绍。继而,该实验室成员尹健行、刘阳二人还分别作了题为《构建新型基因编辑工具Cas9TX以安全高效生产CAR - T细胞》和《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基因组稳定性及筛选抗体》的发言。
随后,刘君老师在其题为《RNA表观遗传修饰调控癌症发展》的发言中,介绍了自己实验室的运转情况,并从RNA的表观遗传修饰入手,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介绍了m6A等RNA表观修饰在多种癌症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享了自己所建立的基于dCas13b-FTO系统对RNA表观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于与国家癌症中心开展进一步合作的期望。
整场活动在院党委书记刘德英老师的总结发言中,圆满落下帷幕。
医研校友双方均表示,从此次交流活动中深受启发,极大拓展视野的同时,更加明确了彼此的需求,为后续共识的达成与合作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学院校友会还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多期医研结合活动,助力校友们发展。
北大生科校友会
微信:bdskxyh
努力构建全球万余名北大生科人的精神家园
长按二维码关注